面对信用卡欺诈,AI 能做些什么?
副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老实巴交的农民林建国怎么也想不到,他有天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“老赖”,被追债公司逼着还钱。 这还要从前段时间有人来村里招工说起,他和一些村民被要求填一张包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等信息的表格,当时为了能快点上工挣钱,大家都没犹豫就填了。 后来他们才知道,这就是一个陷阱,所谓的招工只是幌子,诈骗团伙要的可不是他们廉价的劳动力,而是上面所填的真实信息,通过这些信息来申请信用卡,然后刷卡透支,从而让这些信息就变为真金白银。 但从未跟信用卡打过交道的林建国们,却从此进入了各大银行的黑名单,背负债务不说,还被抹上了信用污点,连整个村子都被银行归为了欺诈地址。以后在申请信用卡、贷款的过程中,如果出现了这个地址,就会很麻烦。 上面这个故事改编自天云大数据 CEO 雷涛对雷锋网(公众号:雷锋网)所讲的一个真实案例,这其实暴露出银行在传统的信用审核中所遇到的难题,即银行虽然拥有上亿万级的信息数据库,掌握着身份、联系方式、设备信息和资产信息等数据,但这种识别已经无法应对日益演进的欺诈技术和模式,而雷涛带领团队正在做的,就是希望能用人工智能的技术,解决这个问题。 面对信用卡欺诈,传统的信用审核有哪些短板?大家在申请信用卡时,其实是把自己的数据都提交给银行,以证明我是一个有偿还能力并且守信用的人,银行多年来会有一套自己的辨别系统。 在传统的银行系统里,这些数据库更多的呈现为一种二维的结构,叫关系型数据库。如何理解?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。 老张和老王两个人准备相互担保进行骗贷,然后一起跑路,在银行传统的风控架构下,这种行为很容易被发现,因为维度很小,可以迅速的通过数据库来查询。 但目前真实的骗贷状况是,老张、老王、老李、老赵、老周的企业形成了一个担保圈,打算集体跑路,当银行现在要做一个 5 度甚至是 6 度的查询时,依据传统的计算方式,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。
但目前,这种方式在效率、有效性、全面性以及成本上都面临问题。与此同时,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,非现场交易的增多,这种模型会加剧银行风险防控的难度。 雷涛曾接触过很多金融行业的客户,以前,他们看一个进件(信用卡申请资料)时,会注重本身是否健康真实,即有没有违约记录,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电话号码等信息是否真实,但这还是会出现问题。 比如刚刚讲的案例,村民的信息确实是真的,人也没有出现过违约记录,还是出事了。金融业的风控发展到今天的趋势,其实会把不同的进件连接起来看深层次的关系,看从中能否发现潜在的风险。 简单来说,就是要在申请和进件之间建立关联,骗子手里的资源有限,他填的电话、地址、推荐人等信息,或多或少会在每天十几万个进建中重复。
人工智能做些什么?对于金融业而言,在信息、数据大爆炸的今天,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:
那主打“人工智能”的天云,是如何应对这些难题的? 这跟信用卡反欺诈又有何关系? 其实在金融行业,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,无论是人行的个人征信数据,还是部分银行间可以相互流通的数据。(后者的意思是,如果你建行的信用卡逾期了,再申请工行的信用卡,就会遇到麻烦)
具体到信用卡申请场景,这些数据包括申请人的社交数据、联合推广人信息数据、申请人信息数据、单位联系数据等。 雷涛告诉雷锋网,这么做有 3 点好处,一是融合了信用卡申请环节的各个业务数据,解决了数据孤岛的问题;其次,这个过程中会引入第三方数据,比如银联数据等,扩展了数据的维度;第三,通过构建申卡客户的社交复杂网络提供客户的社交数据,在拓展覆盖维度的同时,以弱变量来体现强变量,并且实现了社交数据的高频率更新,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有效性。 未来的打算将 AI 赋能金融反欺诈,其实在国外早已开始,雷涛坦言,目前在银行反欺诈方面中国与北美的差距还是很大的,硅谷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很早就将这一技术应用起来了。 比如,京东和百度同时投资的美国金融科技公司Zest Finance,便是一家明星公司。 它们利用机器的深度学习,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变量,并采用多个预测分析模型,其中就包括欺诈模型。 除了反欺诈,其在预付能力模型等方面也用来帮助用户降低信贷成本,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。 虽然目前在保险公司或者是运营商中,都有用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做用户流失风险预警,交叉推荐等数据挖掘的工作,但目前这在国内,却面临很多困境。 雷涛告诉雷锋网,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才的不足,很多做数据科学的人,一般对编程领域较为陌生,而熟悉编程的人又不懂算法。 (编辑:南京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