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本代表不了共享经济的滴滴 到底是什么
滴滴从2012年到现在可谓是发展迅猛,打着“共享经济”的旗号,“吃掉”快的,“踢掉”Uber。每一次都是媒体及民众关注的焦点。 不过,从一开始大众所认为的滴滴让出行更美好,到媒体及民众现在对滴滴价格、模式等多方的质疑,滴滴在舆论方面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落差。 最近,有关滴滴是否是真的共享经济的讨论又开始见诸网络。那么,现在的滴滴真的是我们所认为的,那个美好的“共享经济”代表吗?笔者认为,可以很肯定的说,滴滴早已不是共享经济了,或者可以说从一开始滴滴就不是。 是分享闲置,不是占用公共资源 滴滴在官网上这样介绍到自己:以共享经济实践响应中国互联网创新战略,且与不同社群及行业伙伴协作互补,运用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,解决中国的出行和环保挑战 不难看出,滴滴认为自己是致力于以共享经济实践,响应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战略,但滴滴实践的共享经济,是我们理解的真共享经济吗? 在出行领域探讨共享经济,就不得不提到“路权”这一概念。 其实这个名词一直存在,只是大众感知的不明显。两年前,一篇《北京8部门约谈滴滴优步指其加剧交通拥堵》的文章,第一次将网约车造成的拥堵公之于众,也第一次让大众有意识的思考“路权”。 路权,是道路参与者的权力,关系到出行者是否可以平等地享受交通道路。在“共享经济”大当其道的当下,值得讨论一下共享经济的真假。其中路权是辨别共享出行的关键。最为通常的路权解释是,道路或运输工具的占有权、使用权、优先权,这是路权的三元论。 用路权判定孰真孰假 了解路权后,我们再看当下打着共享经济标签的出行软件,孰真孰假一目了然。以滴滴为代表的一众打车软件,从开始利用互联网+出行的特性吸引用户,高额补贴瞬间吸引了一批注册车主,也因此让很多人嗅到了暴力商机,辞职专职开专车,一时间营造出了便利出行的假象。 但随着暴力补贴之下的无序管理,平台的注册机制等等,让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不惜辞掉工作注册专职司机,暴力经济下出现了过剩资源浪费,大量的专车导致路面拥堵、占用了额外的道路资源,占用了额外的路权。 举个例子,原来上班你早上7:30上五环,你发现上班的时间的刚刚好,但是现在你6:30上五环,不但没有早早的到公司,反而一不小心还会迟到,因为车多了,而路还是那条路。 大量的专车上路和使用,但道路资源却没有因其增加。原有规划的道路资源被过多的侵占,原本拥有的路权被剥夺。终于,你开始关心路权了。 曾经有网友在网上调侃,走在路上如果你可以连到wifi,那一定是你附近有神州专车,现在开车上路,10辆车有7辆是快车,而且空跑的多于载客的。 所以滴滴是互联网经济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出租车公司!不是共享经济,是雇佣经济。 回到出行领域共享经济的核心本质:不额外占用公共道路资源,不额外侵犯路权。显然这违背了共享经济原则。 异军突起的真共享 真正实践共享的平台是非营利的,而滴滴的运营方式则早已背离了共享的初心。同时真正的共享经济会为供需双方及社会带来多赢的结果。 比如专注于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,具有低价舒适,绿色环保等优势,是对车主及乘客都有利的真共享的出行模式,并成为解决道路拥堵的新途径。同时,根据QuestMobil和易观智库等多方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,在人均月度使用时长和次数等多项数据中,嘀嗒拼车已远超滴滴,位居第一。 这些数据显示,真正的共享经济正得到民众们的认可。而且据嘀嗒拼车此前两周年公布的数据来看,嘀嗒拼车平台内重复搭乘率已高达16.7%,好友对数达268.7万对。这些足以看出嘀嗒拼车已成为一个共享互助出行社交平台。真正的共享经济在满足车主双方的需求之外,还在绿色合乘,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 也许,未来的滴滴会是新出行技术的提出者,会是汽车领域的黑天鹅,但现在,它已经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了。 笔者希望今后有更多真正的共享经济,是因为它让我们拥有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,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。 声明: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,不代表站长之家观点和意见,仅供参考了解,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。 广告(编辑:南京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