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保搞“数字游戏”也是种难题
乡镇尚未报送,县里就在直报平台上报了所谓统计结果;号称化肥使用量减少,但报送的数字却连续几年一模一样;化肥使用量实际增加而统计称减少……据报道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、常德、益阳三市调查发现,当地在“化肥减量”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,“早产”数据、“美容”数据等奇葩频出。 化肥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,是洞庭湖重要污染排放来源。生态环境部等早于2018年即发文明确提出,到2020年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%以上。然而,相关地方的减量努力,似乎更多用在了对数据的“美容”上。如汉寿等地没有监测到施用有机肥,但当地却上报称,通过有机肥替代实现了977.4吨的化肥减量。 这般“无中生有”的做法背后有多不“走心”,对于环保和统计严肃性的背离就有多严重。因此,对于这种“数字游戏”,不能仅止于戳破数字泡沫,更要层层追责,严查其中的失职失责行为。数字造假现象其实并不止于环保领域,要改变这一现实积弊,就要通过优化和完善数据统计与上报程序,让数据远离“人为”干预的影响。很大程度上,这种“数字游戏”所带来的危害性比环境污染更甚。因为这属于作风“污染”、机制“污染”,具有源头性影响,若得不到根治,很可能影响到多个领域的治理能效。 就以环保为例,督察越下沉,越要警惕那些数字“美容术”。在严肃问责的同时,也要通过及时优化相关机制设计,彻底压缩地方在数字上“动手脚”的空间。 (编辑:南京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