嫦娥四号成功着陆:看,这就是月亮的背面
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郭弟均也表示:探月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站,对未来月球基地建设、资源开发利用,以及其它地外天体的探测具有开创性和指引性的意义,是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从仰望星空、思索星空发展到走入星空、探测星空的基础。 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认为,我们国家探月工程虽然起步时间晚于前苏联和美国,但是起点很高,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。 相比其他国家,我国探月工程成本低,比如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作为首个探测任务总经费仅有“北京市修两公里地铁的钱”。 虽然成本低,当任务成功率高,阿波罗时期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探测任务中,约有三分之一的任务是失败或部分失败的,而中国前面的三次探月任务均获成功。这虽然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,但作为中国探月从无到有的跨越依然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,这些成绩也鼓舞中国人将这项事业继续成功地发展下去。 另外,现阶段中国探月工程以工程目标为主,科学目标其次。郭弟均也提醒道,中国探月工程的经费主要用于前期探测任务的顺利研发,对后期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经费支持很少。 但探月工程系列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打开了深空探测的大门,有能力有实力对地球之外的天体进行探测甚至着陆,是对中国科技水平的检验和展示,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,提高中国人的自豪感。 再造一个地球 2020年将迎来第一个一百年。而在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有着一个重要的计划:按照目前的计划,2020年左右,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将一次实现绕飞、着落和巡航,这是国际上没有先例的;2025年-2030年,第二次探测将实现从火星取样返回。 而在“嫦娥之父”、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、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心中有着个“再造一个地球”的梦想。 欧阳自远公开场合演讲时讲述了火星探测的必要性:到火星上干什么?火星上有没有生命?第二,火星本体有很多科学问题。第三要了解火星的环境,科学家有一个最大的梦想,地球承载着很多人,全部的人类,但是这个地球不安全,有很多潜在的危险,再加上人类自己犯的错误,把地球搞得都不能居住了,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给人类准备第二个栖息地。没有选择,最好的就是改造火星。 目前,人类已经对火星探测了40多次,美国曾于2011年发射了“好奇号”火星探测器。2012年8月,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表面,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。
欧阳自远表示,将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星球,至少有7个主要科学技术问题:提高火星表面温度,增加打气浓度,改变打气组分;建立火星表面生态环境;建立火星农牧业;解决粮副食品自给;建设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设施;建设人类生活基础设施;实施火星旅行或火星移动。 不过,对于改造火星的愿望,众多科学家认为这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,需要漫长的阶段,可能需要200-300年的时间。 无论是探月工程还是火星的探测,都代表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向往。人类终究不会永远束缚在地球这个摇篮里。 ![]() (编辑:南京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